那正面战场上的将领着实是一员猛将,他所率领的军队也确实是十分可怕了,以至于他们都打到自己的部下都不敢冲上那面营墙的地步了。
张角作为黄巾军的领袖,他太清楚自己这些黄巾士卒们最大的优势是什么了,除了人数以外,就是不怕死的勇气。
黄巾军之中除了那些被裹挟而来的流民以外,也有很多人其实干脆就是在朝廷的治下活不下去的人,这种人本来就活不下去了,是张角给了他们一个活下去的机会,这些人基本是不怎么怕死的。
有他们带着,在黄巾军之中普遍都充满着敢打不怕死的氛围,而张角知道官军普遍都是怕死的,或者准确的说官军士卒可能不是那么怕死,但是官军的主将必定很怕死。
所以大多数情况下,张角所率领的黄巾军,只要不怕死的硬冲上去,能面对官军取得一些优势,一般都是对面的官军,尤其是其主将会退缩。
在最艰难的战斗中往往就是这么一回事,主将是全军之胆,主将一退,三军顿时士气丧尽,再难和贼兵一战,接下来必定是兵败如山倒的结局。
而今天这一战里,张角见识到了这些官军,尤其是官军的将领里,竟然也有这等毫不怕死又武艺出众的人,再加上他带着的那些亲兵,着实是难以应付。
要是在宽广的战场上,这等人物或许还可以靠人数去围杀他,但是在那个破营寨的墙壁上,撑死只能站的上去三五个人,这等情况下个人的战斗力所能有的影响力便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在他们面前几乎无一合之敌,上去再多人除了消耗他们的体力以外基本毫无意义。
虽然张角确实认为如果能派得上去足够多的人的话,应该也能够耗尽那些人的体力,人毕竟不是铁打的,一旦他体力耗尽,连刀都挥舞不动了,那迟早也要命丧当场。
然而张角虽然有这么一个想法,但是他的部下却完全不这么想,这些黄巾士卒在见到孙坚犹如杀神一般的景象以后已经是纷纷失去了和孙坚一战的勇气,哪怕张角觉得还可以靠人命填进去填死孙坚,也没有人愿意去当填死孙坚的人了。
所以后边的人纷纷绕开了孙坚所驻守的营墙,跑去攻打曹操和袁术去了。
见到这样的景象,虽然没有看到最后,但其实张角已经预料到了战斗的结果了。
连他们黄巾军最大的优势之一勇气都已经失去了,那还怎么赢得了官军?
三军皆已丧胆,士气已失的情况下,张角知道再打下去也不过是浪费时间而已,于是便做出了鸣金收兵的决定。